瑞宝儿科,医疗科普
关于湿疹
不得不说的几件事?
— What? —
什么是湿疹?
小儿湿疹,即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为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期。以湿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病患本人或家族中常有明显的“特应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主要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湿疹的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生物因素有关,发病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遗传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小儿更容易发生湿疹。主要原因为对食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环境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过度洗涤、饮食、感染、环境改变等)是本病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1:特应性皮炎
当湿疹满足下列标准时,它就不再是普通的湿疹,而是拥有了专门的名称 - 特应性皮炎 。
(1)主要标准:皮肤瘙痒。
(2)次要标准:
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 (10 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 (或在 4 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 AD 史);
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
有屈侧湿疹 (4 岁以下儿童面颊/前额和四肢伸侧湿疹);
2岁前发病 (适用于 4 岁以上患者)。
符合「主要标准 + 3 条或以上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2:脂溢性皮炎
好发于头面部、前胸和外阴的慢性皮炎,皮脂产生明显增加,有些婴儿头顶可见油腻的黄色粘着性鳞屑,被称为「摇篮帽」,许多患儿的四肢也存在湿疹样损害,甚至有类似特应性皮炎的屈侧皮炎。
—How to do?—
如何治疗湿疹?
1:湿敷收敛
在皮损渗出较多、明显红肿、有糜烂或溃疡时,宜采用湿敷,常用生理盐水湿敷。参考湿敷方法为:
①将纱布叠成 4~8 层的纱块,略大于皮损面积,将其浸入溶液,然后拧至不滴水为度;
②将纱块敷于患处,持续 30 分钟,期间当纱块变干后重复步骤①,而不要直接往上面倒溶液;
③每天进行 2~4 次,当皮损变得干燥时停止湿敷。
2: 外用糖皮质激素
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湿疹的主要治疗,外用激素的强度从最弱效至超强效可分为 7 级,婴儿湿疹宜选择最弱效、弱效或中效制剂,如 2.5% 氢化可的松乳膏、0.1%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 0.05% 地奈德乳膏等,或以润肤剂适当稀释,面部和外阴部位使用弱效制剂。常用的有尤卓尔、艾洛松、卤米松等。
许多患儿父母对外用激素有不理性的恐惧感,实际上短期使用弱、中效制剂安全性良好,获益大于风险。
3:外用润肤剂
湿疹尤其是特应性皮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和皮肤干燥,润肤治疗很重要,可加快皮损愈合、减少疾病复发,应定时足量使用,常用的药膏有:硅霜、甘油等
4:其他外用药
1、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乳膏,可作为糖皮质激素的替代药物,短期用于年长儿童的局限性皮损。
2、有继发感染迹象时可外用抗生素制剂,如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
3、中药药膏:湿毒膏、蓝药膏、青鹏软膏等。
5:系统治疗
瘙痒剧烈、影响睡眠、外用药疗效欠佳时,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酌情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 (≥ 2 岁)、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 1 岁) 、左西替利嗪口服液 (≥ 2 岁)等, 有继发感染时可系统使用抗菌素。
如何预防和护理?
1:寻找并去除发病原因
2:喂养和饮食
(1)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湿疹的程度。蛋白类辅食应该晚一些添加,如鸡蛋、鱼、虾类,一般小儿从4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而有湿疹的小儿,建议晚1~2个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小儿的饮食尽可能是新鲜的,避免让小儿吃含气、含色素、含防腐剂或稳定剂、含膨化剂等的加工食品。
(2)如果已经发现某种食物因食用出现湿疹,则应尽量避免再次进食这些食物。
(3)有牛奶过敏的小儿,可用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奶,持续6个月。
(4)对鸡蛋过敏的小儿可单吃蛋黄。
(5)人工喂养的小儿患湿疹,可以把牛奶煮沸几分钟以降低过敏性。
(6)小儿食物以清淡饮食为好,应该少些盐份,以免体内积液太多而易发湿疹。
3:衣物方面
贴身衣服可选用棉质材料,所有衣领最好是棉质的,衣着应较宽松、轻软。床上被褥最好是棉质的,衣物、枕头、被褥等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日常生活护理方面不要使用过紧,过暖的衣物,避免过热和出汗。并让小儿避免皮肤接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质以及等。衣被不宜刺激性纤维、粗的纤维纺织品以及丝、毛及化纤等制品。
4:洗浴护肤方面
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洗浴用品。护肤用品选择低敏或抗敏制剂护肤,并且最好进行皮肤敏感性测定,以了解皮肤对所用护肤用品的反应情况,及时预防过敏的发生。经常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穿着纯棉衣物,避免环境温度过热,避免过度搔抓。
5:环境方面
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过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避免接触烟草。
6:合理生活起居
保持小儿大便通畅,睡眠充足,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 Is that? —
湿疹和痱子有没有区别?
湿疹≠痱子
湿疹与痱子的鉴别
1:从发病的时间和好发人群来看
痱子一般发生在夏季炎热时,新生儿多见,有一定自限性,环境凉爽时可自愈,湿疹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常在冬季或天气干燥时复发或加重。
2:从发生部位看
痱子多出现在颈、肘窝、腘窝等皱褶部位,婴幼儿可发生在头皮,前额等多汗部位,特应性皮炎引起的湿疹好发在肢体伸侧面、脸颊或头皮,皮损通常不累及尿布区。
3:从皮损形态上来看
痱子多表现为针尖大小密集丘疹或露珠样丘疱疹,与毛囊分布位置不一致,特应性皮炎引起的湿疹典型表现为成片分布的红斑、丘疹、脱屑、皮损较为弥漫,急性皮损可出现水疱、渗出和结痂,常有明显的瘙痒。
痱子
原因:痱子是由于出汗多,汗液排出不畅潴留于皮内引起的汗腺周围发炎。炎热夏季当较胖的孩子大哭大闹、或较长时间抱着孩子时,很容易生痱子。长在面部、颈部、躯干、大腿内侧、肘窝处等部位的白痱子、红痱子、脓痱子,可继发感染成疖肿。
痱子一般是在较热环境下起的,来得快,在凉爽的环境里会自行消退且较快。痱子一般有发白的小尖,易出现在额头、后背,时轻时重。
发生部位:痱子多出现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多汗部位。
症状:痱子其实是汗腺的轻度发炎,初起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生了痱子后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
预防措施:防痱子最主要的是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较热的天气,一天可洗12次,可在水中放入适量杀菌消炎止痒的中药。洗完擦干后,在孩子的前胸、后背、额头、颈下擦些痱子粉或花露水,切记洗澡或出汗后不要立即进入开着空调的房间,更不要直接吹电风扇。平时注意室内要通风,在阴凉的地方玩耍;孩子的床上要铺纯棉床单,不要让孩子的皮肤直接接触凉席,以免汗液刺激皮肤;衣服不要穿得过多,不穿化纤衣物;睡着后要定时给孩子翻身、擦背。
宝宝患湿疹就要停母乳、停奶粉、停鸡蛋?
湿疹属于遗传过敏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而且是种反复发作的疾病。食物过敏确实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但临床证据表明,回避这些宝宝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可疑过敏食物,并不能有效预防和缓解婴儿湿疹的发作,除非是全身广泛发作的严重湿疹需要考虑食物过敏,否则,对轻中度湿疹而言,查找食物过敏原意义也不大。
虽然有老人认为孩子断奶后湿疹就会好,但除非宝宝是真的对母乳不耐受(这样的病例很罕见),否则别轻易给宝宝断奶,母乳是最适合宝宝也是最好的食物。长湿疹不一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可缺乏营养却一定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纯植物”药膏更安全有效?
这些药效果有限,而且不一定安全。有些纯植物药可能有效,但一味追求不含激素的“纯植物”药膏则不明智。英国对治疗湿疹的所谓“纯植物”药膏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这些药膏中80%含有激素,其中一半以上是丙醇氯倍他索(一种超强效糖皮质激素),而且国内也不断发现一些所谓的“纯中药”软膏中含有激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大量使用反而危害更大。
宝宝患湿疹应保持皮肤干燥?
湿疹,很多人顾名思义地认为湿疹是由于皮肤太湿造成的,因此认为宝宝长湿疹了就应该保持皮肤干燥才会好得快,其实正相反,湿疹皮肤很怕干,要经常保持滋润才行。所以说,保湿是湿疹皮肤护理的基础,做好保湿可以事半功倍。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润肤产品时,应该选择霜、乳膏这样的剂型,而不是露这类的剂型,因为露涂在皮肤上后,水分会很快蒸发,不能持续为皮肤保湿。
对于轻度湿疹,使用低敏的护肤霜保持皮肤湿润就可以控制症状;对中重度的湿疹来说,在保湿的同时还需要配合使用中弱效的外用激素,如果皮肤有破口合并细菌或是真菌感染的话,还要联合使用抗细菌或者抗真菌感染的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