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宝儿科,医疗科普
微小的种子,巨大的力量!
——不容忽视的微量元素
如何补充儿童生长发育中所需的微量元素?
很多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中微量元素的补充都很关注,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补充。只有深入的了解,您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儿童生长发育中所需的重要的微量元素的益处、不同年龄阶段每天的推荐摄入量、常见的食物来源、缺乏时的表现及治疗。
微量元素篇
锌
★
每天的推荐摄入量:
1岁以内:3.5毫克,1-3岁:4.0毫克,4-6岁:5.5毫克,7-12岁:7.0毫克,13岁以上:8.5-11.5毫克。
它有何益处:
锌是体内第二大含量的微量元素,锌能刺激人体内大约300种酶的活性,酶能加速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锌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促进肌肉增长和恢复以及伤口的愈合。锌甚至还能帮助孩子保持正常的味觉和嗅觉功能。
缺乏时的表现:
锌缺乏会导致孩子进食减少,影响生长发育,出现身材矮小,精神不振,皮肤粗糙,生殖器发育不良,贫血,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纸张、煤渣或者其他异物的现象。
比较好的食物来源:
牡蛎的锌含量是所有食品中最高的,牛羊肉的锌含量排在第二位,再其次是鸡肉。谷类等植物性食物含锌量较低,故素食者容易缺锌。
锌缺乏的治疗:
轻症可以口服硫酸锌或者赖氨葡锌。每日口服锌剂:0.5-1.5毫克/公斤。低锌所致厌食、异食癖一般服锌2-4周见效,生长落后1-3个月见效。大多疗程3-6个月。
铁
★
每天的推荐摄入量:
6岁以内:9-10毫克,7-12岁:13毫克,13岁以上:16-18毫克。
它有何益处:
铁有助于调节细胞的生长,而且能帮助补血。人体内大约2/3的铁都存在于血红蛋白里面。血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红血球中的蛋白质,它能把氧气输送到各种身体组织。还有少量的铁存在于肌红蛋白里面,这种蛋白质能把氧气储存在肌肉里面。此外还有极少量的铁构成了人体内必需的酶。
缺乏时的表现:
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者精神不振,继而出现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变得苍白。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能力差,免疫力下降。
比较好的食物来源:
饮食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血红素铁,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来自血红蛋白,主要来自于那些本身含有血红蛋白的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里面的铁通常都属于非血红素铁。与非血红素铁相比,血红素铁可以更好地被身体消化吸收。比较好的血红素铁食品来源包括牛肉、家禽和鱼,比较好的非血红素铁来源包括豆类和菠菜。
铁缺乏的治疗:
可以口服右旋糖酐铁或者富马酸亚铁治疗。二价铁比三价铁容易吸收。维生素C可以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例如维生素C,60毫克加入米饭中可使铁的吸收增加3倍。故于服用铁剂的同时最好服用维生素C。若于服铁剂前4小时服用维生素C则无此种作用。服用铁剂最好在两餐之间,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应避免与大量牛奶同时服用,因牛奶含磷较高影响铁的吸收。茶和咖啡也会影响铁的吸收。铁剂治疗一般3-4周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但须继续应用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达到正常水平后至少6-8周。这是因为缺铁性贫血不只血红蛋白减少,储存铁也全部用完。由于孩子在不断生长发育,血容量不断扩充,而饮食中不能满足铁的需要,所以要储藏足够的铁以备后用。维生素B12、叶酸对铁吸收无效,不可滥用。
钙
★
每天的推荐摄入量:
0-6个月:300毫克,6-12个月:400毫克,1-3岁:600毫克,4-6岁:800毫克,7岁以上:1000毫克。
它有何益处: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钙可以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活动,起到镇静神经、血液凝固和肌肉舒缩的作用。钙本身就具有酶的活性。
缺乏时的表现:
缺钙早期表现为烦躁不安、不易入睡、入睡后多汗、易惊醒、爱啼哭,枕秃等佝偻病症状。严重会引起手足搐溺症以及引起体格生长障碍。
比较好的食物来源:
乳和乳制品为钙的最主要来源,不仅含量丰富,吸收率也高。大豆富含钙但吸收率低。
钙缺乏的治疗: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钙剂,各有优缺点。碳酸钙含钙量最高(40%),但吸收要消耗更多胃酸;乳酸钙吸收好,但有效钙含量比较低(13%);中药钙剂的铅含量非常高,具有神经毒性,不建议使用。儿童补钙推荐醋酸钙,含钙量适中(25%),有效含钙量高,不易引起便秘。相同剂量的钙,分次补比一次大剂量补吸收好。研究表明,如果一次性补充大剂量的钙,其吸收率只有25%左右,多余的钙会排出体外;而采用少量多次补钙,平均吸收率可达64%。建议每天补钙可以分3-4次,每次补钙量不超过200毫克为宜。钙剂最好单独服用,避免与牛奶、根菜类食物以及锌、铁剂等同时服用。如果需要补充其他元素时间最少间隔2小时以上。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3,因此补钙必须补充维生素D。
铜
★
每天的推荐摄入量:
3岁以内:0.3毫克,4-6岁:0.4毫克,7-12岁:0.5毫克,13岁以上:0.8毫克。
它有何益处:
铜是氧化剂又是抗氧化剂。许多含铜金属酶作为氧化酶,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尤其是将氧分子还原为水。铜可以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参与铁的代谢和红血球的生成。促进结缔组织形成。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
缺乏时的表现:
铜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缺铜将使体内重要的酶活性降低,并可导致骨骼生成障碍,造成骨质疏松。缺铜还可发生脱发以及白化病等。
比较好的食物来源:
铜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坚果类、豆类、谷类、肝、肾及贝类其含铜量最高;其次是土豆、蘑菇、香蕉、葡萄、番茄及大多数肉类;其他蔬菜、鸡及某些鱼类含量较低。
铜缺乏的治疗:
每日膳食可供给2.5~5毫克的铜,足以满足需要量,不会引起缺乏。铜缺乏主要见于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